台灣新冠疫情於5月中旬再度爆發,單日確診個案突破百位數,比2020年初疫情剛開始時更加嚴峻,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,不僅民眾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,減少非必要出門及群聚的次數,並且休閒娛樂場所全面停止營業,餐飲業也禁止內用,僅能外帶或外送。 種種的規範與限制,加上台灣人的自律,使原本人潮擁擠的商圈變得空無一人,在人流大幅度減少下,許多不在停止營業類別內的店家生意也都受到影響,面臨只要開店便是虧損的狀態,部分店家在考量開業成本後,設下停損點,選擇暫時歇業或是乾脆退出市場。
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好不容易從2020年谷底攀升回來的實體店面業者,再度受到強烈衝擊,在現階段疫情陷入膠著,國內疫苗未完成一定程度施打下,恐怕全國三級警戒仍要持續一段時間,甚至有學者指出未來疫情還有出現流感化的可能。因此,業者為因應疫情帶來的消費型態、生活模式等改變,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資源,並調整經營策略。 其中,餐飲業受到禁止內用的政策影響,許多主打內用、體驗式的餐廳頓時失去客源,僅能立刻開發外帶餐點,或是與外送平台合作提供送餐服務,打造多通路的經營模式。除餐飲業外,許多產業如零售、批發等也陸續朝向電商、虛實整合發展,讓「低接觸」的經濟模式逐漸成為未來商業服務業的主流。 然即便業者的商業模式改變,電商仍無法完全取代實體店面,畢竟許多產品仍需要由顧客親自「體驗」或「感受」才能展現它的價值,例如高檔餐廳,一旦利用外送服務,食物很難把握最佳的風味,或是少了餐廳內的裝潢氣氛及服務,恐怕使整體的用餐品質下降,進而影響餐廳苦心經營的口碑。因此,未來業者對於店面的需求仍是會存在的,所以也有部分的買方,趁目前店面行情慘淡的時候,危機入市購買店面,尋求較大的議價空間。 不過,商業模式的轉變,卻會讓不少業者重新評估對於店面型態的需求,特別是發展全通路的業者,在整合線上及線下的資源後,實體店面不再是陳列商品的場所,而是提供消費者體驗、維繫客戶關係的場域,若是消費者進入店面體驗後滿意商品,便可以自行掃描條碼線上購物,不必再提著大包小包在路上逛街。而店面在減少了陳列商品的空間後,業者對於大坪數店面的需求恐怕不再像過去強烈,小坪數的店面反而成為較受業者青睞的產品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897288301842.html